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: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,一辈子也不会后悔。5年的军旅生涯在人生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,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。虽已时隔27年,但依然历历在目。
18岁那年,我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,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。刚到军营,满脑子都是对部队生活的憧憬和向往,清脆嘹亮的军号声,令我精神振奋,热血沸腾。看着训练场上“当兵武不精,不算合格兵”的标语,心里暗下决心,一定要不怕苦、不怕累、刻苦训练,争当一名合格士兵。
新兵生活紧张而充实,两眼一睁,训到熄灯,踢正步、站军姿、练体能、整内务。踢正步踢的腿脚肿胀,站军姿站的腰酸背痛,仍咬牙坚持。队列训练时,喊着“一二三四”的口号,迈着整齐的步伐,声音洪亮,铿锵有力,透出了军人的威严、正气和豪气。
经过一个月的训练,我们的皮肤变黑了,身体强壮了,军事素质提高了,完成了从百姓到军人的华丽转身。换上新军装,佩戴上领章帽徽,心底漾满自豪:现在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了!
第一次站哨的情景记忆犹新。熄灯号缓缓吹响,宿舍灯光整齐熄灭,偌大的军营笼罩在黑夜里。卸下一天的疲劳,战友们早早进入了梦乡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和狗吠,夜,静谧中夹杂些许的神秘。我是当夜的第五哨,军人的第一哨让我兴奋,更让我紧张。脑子里总是想着自己站哨的情景,久久不能入睡。迷迷糊糊中,我被带哨的班长轻轻地叫醒,该我上哨了。初冬的寒冷加上抑制不住的紧张,接过交哨战友手中的枪时,我的双手在微微颤抖。班长看出了我的紧张,又重复了一遍注意事项,我才慢慢放松下来。我把56式半自动步枪端在手里,挺起胸膛,目视前方,沿着警戒区域警惕地巡视着。10分钟、20分钟……时间一分一分流逝,激动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,家乡老屋、参军临行前妈妈的嘱托慢慢浮现脑海,趁着夜,我让想家的泪水在年青的脸上肆意流淌。
除了站岗,紧急集合也是军营里训练的重头戏,神秘又刺激。虽然班长和老兵都告诫大家不要紧张,只要按平日训练要求做就可以,但对新兵来说,既期待又害怕,每晚都保持高度戒备。有的战士甚至晚上不脱衣服睡觉,待班长查完铺后偷摸着打好背包,只等紧急集合号令一响,就能一跃而起,这可不是真本事。而我则在训练空闲时,闭着眼睛一遍遍复习着摸索穿军装、打背包的动作。可好几天过去了,紧急集合号一直没响起,大家都放松了警惕。
“嘟嘟嘟,嘟嘟嘟”,就在新兵连生活结束的前夜,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在宁静的军营响起。宿舍里顿时一片沸腾,战友们摸着黑,上下铺互相抢一根背包绳,又到处找腰带,寻鞋子。5分钟集结完毕,有的军装扣子扣错了,有的裤子穿反了,操场上战友们的装扮洋相百出,令人捧腹。但看教官一脸严肃,我们无人敢笑场。在大家惊魂未定中,队伍跑步出发,一路上好多战友因背包打不紧,没跑多远就松掉了。有的战友鞋带没系好,鞋子掉了,只能趿拉着鞋跟着跑。负责收容的老兵跟在队伍后边,拣拾着新兵们跑丢的零碎。更夸张的是,两个浙江新兵,把被子搭在肩上,完成了这次紧急集合演练,在大家憋不住的笑中满脸尴尬。我由于多次练习,心中有数,虽也紧张慌乱,但仍是武装整齐,第一个冲出去,为此受到连长的口头表扬,我心里高兴极了,对军营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。
部队生活是艰苦的,但更能锻炼人。有一次,夜间搞战备训练。那天夜里,电闪雷鸣,暴雨如注,到处一片漆黑,伸手不见五指。我的任务是向5公里外运送两拐电话线,接到任务后,无形的恐惧涌上心头。但我是一名军人,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,于是我携上装备,穿上雨衣,毅然冲进了雨里。雨水遮住了我的视线,为了不偏离方向,我一手稳住肩上的线拐,一手抓住铺设在地上的电话线,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雨中奔跑。途中遇到几条大狗,追着我狂吠;穿过坟场,借着闪电依稀看见四处散落的坟头。但军人的使命感让我战胜了自己,不再恐惧。到达目的地时,我累瘫在地上,这时才发现抓着电话线的左手磨出了血钻心的疼,心底却是充满了自豪。
训练虽苦,但在军营里,部队大集体的热情冲淡了苦和累,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。
唱歌,是军人的每日必修课。从宿舍踢正步到食堂门前停下,大家齐唱一首歌,直到唱整齐了方可进入食堂。“拉歌”是部队的光荣传统,每当团集体活动时,每个连队之间都要互相拉歌。我们警通连和汽车连是团直属连队,每次拉歌就成了其他营连“围攻”的对象。为了让歌声整齐、宏亮,每到休息时,我和战友们就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练习,直到满意为止。拉歌时,大家扯着嗓子,拼尽全力地唱,嗓子劈了,也不甘示弱。嘹亮的歌声响彻军营,张扬着军人的血性,也培养了我事无巨细、力争完美的性格。
在我眼里,军营的生活丰富多彩。我们总结出“当兵四大怪”:被子不分里和外,裤腿似像麻袋,洗了帽子吹圆了晒,生活直线加方块。意思是说两面军绿的被子,翻过来,调过去,可以随意折腾;65式军服,裤子肥大宽松,训练和作战时,方便下蹬和跨越;老式军帽是两层软质布料,洗完后,战友们鼓起腮瓜,沿着帽檐边角的缝隙使劲吹气,两层布立马鼓成圆球,晾绳上串起一条线,成了部队特有的风景;军营随处可见排列成一条线的队列,被子叠得跟豆腐块一样,战友们用简单的方块与直线,配合着年青人的朝气,绘成了一副军营美丽的图画。
5年的军营生活不仅锤炼了我的体魄和意志,也熏陶了我的情操。那几年里,我把军营新风尚和趣事写成一篇篇“豆腐块”,在军区报和部队驻地晚报上多次发表,扩大了部队在驻地的影响,我成了战友眼里的“小秀才”,后来被抽调到团政治处任新闻干事。
部队是个大熔炉,磨掉了我的怯弱,使我学会了担当、忍耐和坚持。转业后的27年里,无论我在哪个岗位,都不会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。
1990年,我从机关转岗到农场一个场办企业任党支部书记。岗位变了,军人本色不能变。处处以身作则,团结带领干部职工,克服困难,努力打拼。几年间先后被调整到三个效益不好的场办企业,从无怨言,被同事“戏称”消防队长。1996年,农场实行改制,捧惯传统计划经济“铁饭碗”的干部职工心生抵触情绪,纷纷到机关去讨说法,改制工作陷入困境。我主动找班子成员谈心,说服了班子成员,我们一起率先向农场递交了停薪留职报告,给职工带了好头,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展开。
这些年来,我经历了转岗、下岗和创业,一路走来坎坎坷坷,但我从不抱怨、不放弃,因为我曾是一名军人!我常说:“曾经当过兵,终身是军人。”,感谢那段军营岁月,丰富了我的经历,磨练了我的意志,它是我一生取之不竭的宝藏,是我永不褪色的记忆。
|